1983年(民72年)
○ 春 Herbert A. Simon 北京大學演講 "人類的認知"。
這本書司馬賀【人類的認知:思維的信息加工理論】荊其誠、張厚燦合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字數14萬1千,開本787*1092 32開,193頁。精裝1600本 (2.15元)、平裝9500本 (1.55元)。
此書臺大似有藏。考慮今年在此處公開。
我的版本是1998或1999年,荊其誠從北京送的,Simon 請他們校我翻譯的【管理行為】。
當時,我想效法【管理行為】第四版,在每章之後,以Simon 最新的著作,補充之。Simon說可,做看看。我只做幾處。
-----
http://www.fgu.edu.tw/~psychology/know/data/personal/HerbertSimon.htm
Herbert Simon,認知心理學家,原本是講授政治學的教授,並自修數學、經濟(在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管理、心理學等,而那個年代以「電腦模擬人類思維推理的程序」如此的想法吸引了Simon。就在1954年和Allen Newell研發出一種具有思維的電腦程序「邏輯理論器」,它以代數符號來進行邏輯公理的證明。爾後又發展出一套程序GPS(一般問題解決者),首先評估目標狀態與起始狀態間的差異,接著再考量某些步驟,並測試是否會離目標狀態更接近,若否則回過來調整原先的步驟。這套GPS有兩項特徵:表徵(representation)、訊息處理歷程(information processing)。表徵即以某些特殊的符號來代表一些現象,透過如此的類比,就可以把大腦神經的反應看成是圖像、文字、思考的表徵。訊息處理歷程:透過一步一步的程序,將訊息作某些的調整,已達目標狀態。這兩項特徵提供心理學家更精細的心理歷程概念。
Herbert Simon也和William Chase發現了象棋大師對於比賽中的棋盤佈局,可以在幾秒內就記起來,但假如是隨意擺設的棋盤佈局,他們無法有如前面所述一般的記憶,這意味著這些象棋大師對於棋盤佈局的記憶,並非視覺上的,而是在棋子的攻防移動位子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