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herbert a simon 叫 司马賀 則是天成

文学艺术 | 2009.09.10

Michael Hammers叫"司马瀚" 怪

herbert a simon 叫 司马賀 則是天成



德国艺术家在中国建“水晶墙”

9月 12日, 新落成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将举行正式开幕典礼,届时,德国艺术家司马瀚(Michael Hammers)将从纽约飞往北京,参加此项活动,因为新建筑大堂内晶莹剔透的"水晶墙"就出自司马瀚的创意。由1200块不同材质的玻璃组成,面积 400平方米的"水晶墙"是司马瀚在亚洲的处女作,它为北京的现代建筑室内装潢增添了新的亮点。

他生活在璀璨绚烂的世界里,整日与水晶、钻石和玻璃打交道,在幻想和理性设计以及光学技术间寻找平衡点,为人们献上一个又一个艺术精品。纽 约洛克菲勒中心施华洛世奇之星,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上的珠宝,施华洛世奇水晶宫殿,喜悦-水晶瀑布吊灯等都堪称是司马瀚(Michael Hammers)的代表作。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施华洛世奇之星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施华洛世奇之星

生逢全球一体化年代,正值壮年的司马瀚早已跨出了德国,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北京、莫斯科都有他参加的项目。如同其浪漫奇特的作品一样,司 马瀚的艺术生涯也由一个个意外和机遇组成。他透露,每次签约都源自一个意外的电话。而北京环球金融中心"水晶墙"项目合同则是受到香港华商富豪之一李兆基 的恒基产业委托。

2007年,司马瀚意外接到了恒基产业的电话,对他来说,参加北京项目无疑是一次创作理念和文化冒险精神的挑战。面对一个新天地,司马瀚总是对自己说,开始干吧。好在他是处理切割水晶的高手,是演绎和强化直觉的行家。

"水晶,钻石以及一切闪光发亮的宝石始终是纯粹、真实、富有的象征。在北京新环球金融中心建造水晶墙的目的是,借此表达一个想法,那便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的合作应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之上,让大家共同分享富裕生活。"

司马瀚将1200块经切割处理后的玻璃进行拼装,借助不同品质玻璃对光线的反映,加上适当的金银色调的部分渲染使整体玻璃平面产生水晶效果。虽说艺 术成果是耀眼夺目的,但其制作过程却异常艰难。司马瀚坦言,在历时两年的施工期间,他几度绝望,甚至认为自己走到了艺术创作的极限。Michael Hammers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Michael Hammers

"最大的障碍当然是语言,即便有翻译陪同,也难以与合作伙伴进行思想沟通。第二大障碍是对颜色的理解。什么是理想的色调,什么样的色调会产生应有的 效果,浓度应该是怎样的。我不愿强迫对方接受我的想法,我很想了解中国工匠的想法,因为他们的天赋和某些技术处理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欣赏他们。 但在颜色的理解上,我很难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对方。"

绝望并不意味着放弃。绝望之中,司马瀚为自己的中国工匠创作了一首诗。据他所说,这首诗在施工现场发挥了作用,拉近了他与建筑工人间的感情距离。此外,尤其令司马瀚感到自豪的是,经过苦苦练习,他终于可以用中文朗诵这首诗了。

"你是我的眼我的手,

在你所做的事情中,

你拥有完全的自由。

艺术就是海阔天空,

我信任你毫无保留。"

9月12日,司马瀚将在北京环球金融中心的"水晶墙"上署名,当然,这首诗也将成为他署名的 一部分。在老一代德国著名建筑师施佩尔(Speer)和格尔康(Gerkan)在中国建筑市场大显身手的同时,像司马瀚这样的新一代已紧跟而上。面对文化 上的冲突和不理解,他们开始尝试着走克服文化障碍,将不同文化艺术传统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的新路,司马瀚的诗作就是一例。他说,与中国工匠的朝夕相处,辩 论争执,共同进餐,使他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他开始留恋那里的一切,现在他翘首期盼着又一个来自中国的意外电话。

作者:祝红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