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Christopher Alexander


Christopher Alexander的論文是少數SIMON 在最新版 人工科學一書中的參考名單中拿掉的
我問題Simon 這問題 他沒給我肯定的答覆
或許他選用另外一本偏重 CAD的新書
或許他不贊成Christopher Alexander的博士後的 pattern language之發展
或許他倆在設計方法界上有些過節

Christopher Alexander
(1936– )

Vienna-born English architect and theorist, he settled in the USA in 1960. Believing that there are universal ‘timeless’ principles of form and space in architecture, that they are firmly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s of human cognition, and that they can be determined by study, providing the essentials of design, he has shown that they can be found in the architecture of all periods (and indeed of all cultures). His ideas about ‘paradigms’ for architecture were encapsulated in his 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 Form (1964), A Pattern Language (1977), and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1979). With Chermayeff he published Community and Privacy (1963). Advocating that designer, builder, and user should be either one and the same, or work closely together, he promoted self-build housing, and was involved in the evolution of user-designed apartment buildings at St Quentin-en-Yvelines, near Paris (1974), and elsewhere. More recently he has observed that most of the contemporary ways of dealing with architecture have been ‘insane’, and that we need to find new ways in order to become ‘reconnected to ourselves’. To him, Deconstructivism is ‘nonsensical’. From 2002 he published, through th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tructure, Berkeley, CA, The Nature of Order, setting out the essence of his ideas.

Bibliography

  • C. Alexander et al. (1985, 1987)
  • Wi. Curtis (1996)
  • Kalman (1994)
  • Grabow (1983)
  • Salingaros et al. (2004)
  • Jane Turner (1996)

The full bibliography for this book is available to download as a pdf file.


Read more: http://www.answers.com/topic/christopher-alexander-1#ixzz1WTKgUFnc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999年德國大舉慶歌德誕生250周年
我與Simon 通信中討論到Goethe -- Simon 不怎麼喜歡他 尤其是不欣賞其"科學"的非專業/玩票
不過他也拿起歌德作品翻翻 (我忘記他讀那一本 應該不是義大利遊記)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German pronunciation: [ˈjoːhan ˈvɔlfɡaŋ fɔn ˈɡøːtə] ( listen), 28 August 1749 – 22 March 1832)
歌德獎章在魏瑪頒發

樂觀主義者和謹慎的懷疑論者在周日(8月28日)相會於魏瑪參加今年歌德獎章的頒發儀式。今年歌德獎章被授予一位法國製片人,一名波蘭時政記者以及一位英國暢銷書作家。


"對於我們來說,這樣一個歐洲文化項目是打開了監獄的大門。"來自波蘭的米奇尼克(Adam Michnik)這樣說到。英國作家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和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認為"歐洲現正處於令人擔憂的境地。文化機構和人民的距離從來沒有如此巨大。"

歐洲作為文化空間

成立60年以來,歌德學院一直希望通過歌德獎章的頒發來強調歐洲聲音的重要性,在頒獎之外還會組織相應的討論會。歌德學院主席克勞斯- 迪特爾·萊曼(Klaus-Dieter Lehmann)強調說:" 因為共同的文化之根使我們聯結在一起,我們的工作現在將來都會基於歐洲這片土地。"同時,他還推動一場"文化覺醒"。他說到,歐盟,一個同樣也是歐洲各國人民語言、文化共同的空間,在今天被更多地看作是政治和經濟的聯盟。這將會導致公民與政治的疏離。萊曼致頒獎詞萊曼致頒獎詞

他還強調,"我們必須摒棄制度化的歐洲"。勒卡雷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我們在自由的空氣中生活了那麼久,即便我們民主的製度中也存在瑕疵。"他強調道,民粹主義與社會不公平現象正在以同樣的速度不斷擴張, "我們必須當心"。波蘭評論家米奇尼克則不這麼認為,他表示,歐洲政治儘管存在過一些失誤,但對於世界其他地區仍然是一個積極的樣板。米奇尼克笑著總結道:"歐洲肯定可以沒有政客而生存- 但卻不能沒有約翰勒卡雷的書。"觀眾席中爆發出掌聲。

寬容、批判、團結

萊曼在他對米奇尼克的頒獎詞中稱他是"勇敢,堅定,寬容的波蘭反對派",是一個"擁有政治熱情,並能夠換位思考的中歐知識分子。"亞當·米奇尼克在波蘭共產黨中屬於公民權利活動家,地下黨成員,一直致力於東歐與西歐關係的緩和,尤其是德國與波蘭的和解,並支持獨立的工會運動。他曾多次被投入監獄。波蘭社會變革後米奇尼克成為波蘭發行量最大,極具影響力的日報《選舉日報》(Gazeta Wyborcza)的主編。他是一位著名的時政評論家,同時也是波蘭優秀的知識分子之一。


John le Carré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ohn le Carré: The author's official websi



約翰·勒卡雷被萊曼稱為偉大的人文主義文學作家,對時事擁有著批判和敏銳的觀察,並具有"混亂和動蕩的全球意識"以及"對其他文化極大的好奇心。"萊曼還提到這位英國作家對德語的偏愛。這位間諜驚悚小說大師也是"最突出的以德語寫作的英國作家"。他在年輕時代學習德語,之後在設在瑞士,奧地利,德國的英國外交部門,情報部門工作。 1963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冷戰諜魂》。這本書像勒卡雷之後的許多作品一樣,描寫冷戰時期以當時冷戰雙方骯髒的間諜戰-這本書取得世界範圍內的巨大成功。直至今日,這位80多歲的作家依舊和社會時政主題打交道- 黑手黨,腐敗,恐怖主義。 "這些話題於他而言,永遠不會過時,"萊曼預言。

缺席的獲獎者

今年第三枚歌德獎章由法國女導演阿里亞娜·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獲得。但因為電影的緊張拍攝她無法前來魏瑪。萊曼稱她為"導演女神","一個直接關注人類的戲劇天才",還特別讚揚她對藝術自由和受迫害藝術家的貢獻。

現在72歲的莫努虛金四十度年前創立了"劇場劇團" (Theatre du Soleil),其以獨特的,多彩童話般的,但同時也具有明確政治含義的戲劇引起轟動。他們與許多國家保持緊密的聯繫。例如2005年,莫努虛金和她的演員們就在阿富汗的戲劇工作坊進行排練表演。

歌德獎章是1955年以來每年頒發一次。歌德學院每年向那些在傳播德語語言以及為國際文化交流中做出貢獻的個人頒獎。歌德獎章是聯邦德國的正式勳章。歷屆歌德獎獲得者包括:指揮家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作曲家布列茲(Pierre Boulez)、建築師裡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以及作家克呂格(Ruth Klüger) 、桑普蘭(Jorge Semprun)。



作者: Cornelia Rabitz 編譯:林實

責編:葉宣





歌德奖章在魏玛颁发

乐观主义者和谨慎的怀疑论者在周日(8月28日)相会于魏玛参加今年歌德奖章的颁发仪式。今年歌德奖章被授予一位法国制片人,一名波兰时政记者以及一位英国畅销书作家。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卡耐基-梅隆大學(CMU)校長室的告別紀念會之信 2001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amount of good you can do in the World,
if you do not try to take the credit (Benjamin Franklin)

2001年3月16日回永和,接到卡耐基-梅隆大學(CMU)校長室(Office of the President)的信,稱呼我' Dr. Hanching Chung' 的。(司馬賀的朋友也許遍天下,大概很少沒博士銜的,這樣稱呼最保險。)

原來是該校校長室和董事會(Boards of Trustee)邀請我參加3月18日的告別紀念會的;內有特別事件辦公室(Office of Special Events)。我嘆聲氣。決定在網路上紀念你。可惜你一向未介紹師母,我未能致點哀,失禮。

你的正式銜是:Herbert A. Simon
The Richard King Mellon Universit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Psychology

我們的紀念專輯就從這職銜談起罷!今晨讀你的演講和訪問,神情活現。

無 限緬懷 司馬 賀教授 :Herbert Simon( 1916-2001)I interview with your sharpest needle in the Haystack, we might agree that we had our satificed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