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經濟學方法"

不存在什麽“經濟學方法”


 
40年前,芝加哥經濟學家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寫了一篇論文,描述“研究人類行為的經濟學方法”。在他看來,“將這幾項假設——人的行為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則、市場處於均衡狀態、人的偏好 是穩定的——結合起來,並反復大膽運用,就構成了經濟學方法的核心”。他還宣稱:“經濟學的方法適用範圍極廣,可用來解釋一切人類行為。”他自己的研究工 作就包括對家庭生活的經濟學分析。1992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他“拓展了微觀經濟學分析方法的應用範圍,使之可適用於分析範圍廣泛的一系 列人類行為”。
貝克爾教授的說法看上去或許有些極端。不過,芝加哥大學出版的《政治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曾刊登過這樣一些文章,比如,有一篇文章說,人們之所以自殺,是因為他們未來效用的凈現值為負(此文曾促使一位經濟學家就“刷牙經濟學” 寫了一篇憤怒的回應)。
貝克爾教授對“經濟學方法”的描述,恰當地概括了現代經濟學中主導範式的特徵。這種方法傾向於認為,如果在分析中不對參與理性選擇的主體所構成均衡 狀態的性質進行考察,那麽這種分析就是“不科學的”。但現代經濟學的批評者們也正是從這里開刀的:他們指出,人並不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人的偏好並不穩 定,市場也常常處於不均衡狀態中。這些反對意見不無道理。人的動機是復雜的,人的行為有時無法預測,而市場也很少達到均衡。但這類批評流於錶面,並沒有指 出“經濟學方法”真正的問題。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基於貝克爾的假設可以得出有用的結論(雖然家庭生活和自殺恐怕不在其列)。如果控制房租,那麽租戶對住房的偏好仍會在很大程度上 保持不變,潛在的房東也仍會追求投資回報。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的租戶會維持或增加需求,而遵循同樣原則的房東則會減少供應。再次達到均衡的住房市場將 提供更少的房源,而希望以市場價租到房子的人則會排起長隊。此外,有大量實際證據表明,這種情況確實曾經發生。
另一方面,將這幾項假設——人的行為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則、市場處於均衡狀態、人的 偏好是穩定的——應用於分析股價,就產生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根據這個模型,我們得出了一些違反常理的結論,例如,投資者對包含特定風險的特 殊項目(比如開發一項新技術)會要求較低的回報率,對包含不同資產的廣泛投資組合反而會要求較高的回報率。這正是信奉波普爾(Popperian)式證偽 主義的科學家希望尋求的實證檢驗,檢驗的結果也很清楚:原先的假設看樣子不對。有人可能會想,CAPM這下要被丟進科學史的垃圾桶了。然而,它沒有被拋 棄。這種模型仍然在現代金融經濟學中占據核心位置。
要理解為什麽,得仔細推敲諾貝爾獎委員會對貝克爾教授的頒獎詞,頒獎詞的措辭很奇怪,說他的獲獎理由是“拓展了微觀經濟學分析方法的應用範圍”,而沒有提及他在這種拓展中得出了任何新的深刻見解。換句話說,他獲獎是因為應用了一種技術,而不是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
CAPM仍在流行,不是因為它能提供正確的答案,而是因為這些答案是明白無誤的。和準確性相比,該模型的支持者們更看重的是普遍適用性。如果你對應 用這一模型提出批評,別人會問:那你打算用什麽別的理論來替代它?但你不必回答這個問題。可替代該模型的並不是另一種可以解釋一切人類行為的理論,而是一 個實用的觀點:具體問題應具體分析。
因此,貝克爾教授所提出理論的真正缺陷在於,它堅稱有一種叫“經濟學方法”的東西。經濟學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門學科——決定這門學科是什麽的,是 它打算解決的問題,而非它使用的技術。對一個手握錘子的人而言,任何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但真正能夠修理房屋的人,手中有的卻是一個工具箱,他會根據不同 任務來選擇適合的工具。正如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說,如果恰當地使用,經濟學應該更像管道工程或牙醫學,而不是物理學。
譯者/倏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