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 星期五

傑作的完成──《 Simon 管理行為》譯後記

傑作的完成──《 Simon 管理行為》譯後記(1999/09)

  據說有些傳世作品是「胸有成竹、一揮而就」的。不過,我總以為這種情形多偏向「小品」。有些傑作之完成,要像西洋的大教堂之長期營建,必須累積點滴之功再匯總成一偉大的聖樂系統(取"建築是凝固了的音樂"意)。

  我以為H. A. Simon的主要作品,諸如《管理行為》、《人工科學》、《關於人為事務的科學》、《我生活的種種模式》等等,就是這樣的著作。或許說,科學上的發現,可以說是一種洞識力,然而要充實之、深入之、則起碼要一輩子的功力。這本《Simon管理行為》就是廿世紀一位了不起的天才,Herbert A. Simon窮其一生作品博覽會中(他的論文數上千,質量俱佳)的一主軸、主導交響曲。

  學術、科學作品要能極淵博,只能由極聰明的心靈寫出許多言之有物的文章,再用鍥而不捨的努力將許多論文(發現)綜合而成。我說的「極淵博」是指本書的正文質量,已足令諾貝爾獎譽為「劃時代的作品」,然而作者在成書50年後,於初版各章的章末再加上近乎等量 的「評論與發揮」(粗略的統計,依英文版,正文為188頁,評論與發揮及附錄為172頁)。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本司馬賀觀點下的"20世紀社會科學百科大全"。

  這本書極精簡、博約。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作者創立的工商管理學院出了幾派最重要的經濟學宗家,幾位諾貝爾獎(經濟學)。他的同事在回憶當年在學校中受到本書作者司馬賀的「不吝批評」時,都覺得受益良多(因為其批評多正中學說之基礎和要害)。 但是本書中對"理性預期論"及"新制度經濟學"等的批評,只有數句話,卻往往一句話就點出該學派的最根本要點與弱點。

  不過,讀者也不要以為,因為這本書的立論極為嚴肅,因而它會讓讀者有不可承受之負荷。你如果想要貫通作者的淵博知識系統而言,那麼你的確要下點功夫去研究。不過,本書內文中也有不少極有意思,令人深思的妙故事的。作者以為組織管理中有些部分,乃屬"事實"方面的,要用理論、邏 輯,而有些是"價值" 部分,則要與前者分別處理,採用評價方式完成;人類的分析力與直覺力是一體的,也都是人類的「理性」的發揮,不管是就個人層次或就組織層次而言都是如 此。從管理的現實面中,本書有極多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等待人們將它們轉為知識與理性來應用。

  作者是少數傑出學者中能欣賞中國人的種種優點、缺點的,我在八月接到作者的中文版序言,有點驚訝作者的謙虛。我們祖宗是談組織理性的,但這門學問,西洋人百年來更是精進到各種科學(管理、組織、決策、人工智能……)百花齊放水準,令人感佩。而這本書就是這些管理科學的一里程碑!

沒有留言: